生物陶粒濾料掛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點是什么?
生物陶粒濾料是以粘土為主要生產原料,摻合一定比例的粘合劑,成孔劑,無機骨料經配料,搪粒成球,高溫燒制,篩分等一系列工藝加工而成的類球粒狀材料。其主要成份為偏鋁硅酸鹽,呈深褐色或灰褐色,顆粒粒徑可根據不同要求生產。
一、生物陶粒濾料濾池掛膜的使用方法有兩種:下向流、上向流,兩種水流方向。試驗表明:下向流與上向流生物陶粒濾料反應器,對有機物和氨氮的去除效率有差別。在運行時,曝氣充足的情況下,上向流方式對有機物和氨氮去除效果略高于下向流方式。那應該選擇怎樣的使用方法呢?具體分析如下:
不同流向對濾速的影響。下向流由于氣水逆流,阻力較大,當增大氣量后,水流速度受限制,因此增大濾速有一定限度。而上向流由于氣水同向流,因氣流幫助疏松了陶粒填料。
實驗表明:在實際運行中,當水流流速增大到6m/h以后,下向流進水區(qū)水位增大到較高高度時,再增加濾速則不能達到,而上向流則不受影響。但上向流進水中,如帶有較大臟物,則易堵塞配水系統(tǒng)孔洞,導致配水系統(tǒng)配水不均勻,會給運行管理帶來嚴重后果!
實驗結果:下向流生物陶粒濾料濾池,在對有機物和色度的去除作用上,與上向流基本一致。而在去除氨氮和濁度方面,則更好一些。但對漣速的增加,則上向流要優(yōu)于下向流。綜合得出:設計建造生物陶粒濾料濾池時,對于原水濁度及懸浮物濃度高,原水水質污染較重的情況,好采用下向流的形式。
二、生物陶粒濾料掛膜使用注意點:
1、溶解氧不能滿足要求,生物預處理對有機物和氨氮的處理效果,立刻會受到影響。要達到較穩(wěn)定的去除效果,應保持濾池出水溶解氧在2mg/L-4 mg/L。
2、運行時應保持曝氣強度的穩(wěn)定,和曝氣時間的連續(xù),如果經常出現(xiàn)曝氣不足,或停止曝氣的情況,由于微生物長期缺氧,而使其活性受到嚴重影響,將使整個反應器達不到應有的處理效率。
3、運行時應按設計要求定期進行反沖洗。合適的反沖洗周期應根據水頭損失和出水水質來選擇。過濾周期過長:濾料中積留的污泥太多,水頭損失大大增加,能耗增加,同時生物膜表面的老化的生物體得不到更新,出水水質變差。過濾周期太短:沖洗頻繁,也會減少產水量,增加沖洗能耗,生物膜脫落加快,生物量減少,降低處理能力。如果運行時,水質變化很大,則應根據具體情況對過濾周期進行調整,建議一般情況下,當水頭損失增至Im時,應立即反沖洗。
4、生物陶粒濾料濾池對沖擊負荷(包括水力負荷、污染負荷)的適應性是有一定的限度。當水質變化太大時,將影響其運行效果,應盡可能保證進水水質和水量的穩(wěn)定。如出現(xiàn)水質嚴重惡化時,應降低濾速,以保證污染物負荷的穩(wěn)定。